5分鐘了解什么是“黃河險工”
2020-07-05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懸河”是我國黃河的獨特稱號。而懸河的特點,也成為黃河下游干流堤防及主要支流河口段堤防管理的重點。黃河堤防主要是由堤防和壩垛、護岸所構成。為了防止水流淘刷,在直接臨河的堤段上修筑丁壩、垛和護岸工程,稱為“險工”。不靠河段的堤段,習慣上稱為“平工”。
“呼風喚雨卷波瀾,一路高歌多少難。
自古險工在黃河,河底高懸急轉彎。”
這首詩,便是對黃河險工形象的描述。今天,中國水利網就帶您了解“黃河險工”。
什么是黃河險工?
沿黃河堤防修建險工的堤段,稱險工堤段;臨河有灘地,未修建險工的堤段,稱平工堤段。
黃河險工有一個形成、演變、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歷史上的黃河險工大多是以薪柴、土料為主體,用樁繩盤結連系做成的整體防沖建筑物,即埽工。
為了提高險工的抗溜能力,20世紀50年代初期對險工進行了“石化”。其后修建險工及搶險時已很少采用秸土工,并且對已有的丁壩、垛、護岸進行了改建,將秸土混合結構型式改為由土壩體、護坡、護根3部分組成的結構型式。土壩體由壤土筑成。為保護土壩體免遭水流沖刷破壞,在受溜部位上部建有護坡、下部建有護根。為適應、利用黃河含沙量大的特點,護坡、護根在新修及搶險時一般多采用柳石結構。柳料年久腐爛后用石料補充,因此在壩垛穩(wěn)定之后,柳石工就變成了石工。
丁壩結構示意圖
為了提高堤防抗御洪水的能力,在經??克谭赖牡潭斡杏媱澋匦藿ǖ姆雷o工程,統(tǒng)稱為險工。
根據(jù)大溜流向,為改善不利河勢,有計劃地進行河道整治,在灘地合適部位修建的工程稱為控導工程。
半個世紀以來,險工作為河道整治工程的組成部分,不僅可防止水流沖塌堤防,而且可控導水流,在穩(wěn)定河勢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大大小小的丁壩,像一列列整齊的士兵,像一艘艘整裝待發(fā)的戰(zhàn)艦,排列在兩岸守護著黃河。
這就是黃河下游控導工程,調節(jié)河勢,保護大堤,是黃河下游防汛的第一道防線。
如果將控導工程比喻成一把“梳”導河道的“梳子”,平工地段則是“梳柄”,丁壩和壩垛則如同“梳齒”一般。
黃河險工的歷史
黃河史上最初的防洪工程,可上推至4000年前的原始社會。“逐水草而居”的先民們?yōu)榉乐购樗趾?,?ldquo;水來土擋”的辦法修筑一些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qū)及附近的耕地保護起來。共工氏“壅防百川”和“鯀障洪水”的傳說,就是對該方式的形象描述。禹治水時,采用了疏導法,即所謂“高高下下,疏川導滯”。大禹以水為師,能夠根據(jù)水流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因勢利導,疏浚排洪,比共工氏和鯀的治河方法前進了一步,實現(xiàn)了從單純的消極的防洪到積極治河的轉變。
真正意義上的堤防工程,至少在西周時就已出現(xiàn)。“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從該警語所表述的內容上看,當時的堤防應小有規(guī)模。到了春秋中期,堤防已較為普遍。
黃河險工有悠久的歷史,據(jù)記載,西漢成帝時(公元前32年~前6年)就有險工。過去的險工多為秸料埽,50年代開始用石料砌筑,近期還采用了新材料和新結構。
新中國成立后,防洪工程建設掀開了新的一頁。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fā)展,已基本形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工程體系,為處理洪水提供了調(水庫調節(jié))、排(河道排洪)、分(分洪滯洪)等多種措施,徹底改變了歷史上單靠堤防工程防洪的局面,為戰(zhàn)勝洪水奠定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1959年3月3日,毛主席與鄧小平在濟南濼口黃河險工
當年山東人民修建險工石壩
(齊魯網記者 張偉 實習記者 劉暢 整理編輯)
目前,黃河中下游共有河道整治工程(包括控導、險工)585處;各類堤防總長2706.5公里,
其中臨黃堤1371.1公里;各類涵閘231座,其中引黃閘102座。
黃河第一險工及其他部分險工
黃河河南段因泥沙含量大,河床一般比堤背面高3米~13米,稱之為“懸河”。
曹崗險工處,黃河河道由東西流向急轉為南北流向,形成橫河,河水急沖堤壩,形成險中之險,臨背懸差為全河之最,世稱黃河第一險工。
如今的曹崗險工
蓋家溝險工,位于黃河大堤右岸,工程長度2542米,護砌長度2519.9米,共有62段壩岸。
該險工始建于1898年,已歷經百余年的歲月滄桑。
黃河主流在此形成一個近似直角的大彎,水流頂沖大壩,防守位置十分重要,歷來黨和國家領導都高度重視并多次親臨視察指導。歷史上,此地水患連連,附近村莊飽受洪水之災。
據(jù)稱,蓋家溝就是因為清朝光緒十年(公元1885年)由于黃河漲水,村子西側被水沖了一條大溝而得名。
如今風景如畫的蓋家溝險工一角
山東東阿縣牛店鎮(zhèn)東南方向的黃河岸的村莊--周門前,
為防御洪水,周門前險工自光緒九年始建,后又進行了整修改建。目前周門前險工長2.3公里。
周門前險工介紹
黃河險工的改建與加固
險工、控導工程常發(fā)生哪些險情?
坍塌、滑動、漫溢、潰膛、塌陷。
歷史上,因缺少規(guī)劃,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多屬被動應招,直到堤壩發(fā)生險情時才臨堤下埽進行搶修,往往因措手不及而招致決口。新中國成立后,在有利防洪的前提下,本著因勢利導、左右岸兼顧的原則,從控導主流、穩(wěn)定河勢出發(fā),有計劃地開展了河道整治工作。在利用、完善已有險工的同時,還在灘區(qū)修建了大量的控導護灘工程,重要河段的河勢因此而得到控制或基本控制,在防洪固堤和引黃興利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8月4日,黃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通過了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持的竣工驗收。
黃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包括山東段、河南段2個單項工程共56個子項工程,以繼續(xù)建設黃河下游標準化堤防和開展游蕩性河段河道整治為重點,包括黃河干流堤防幫寬、堤防加固、防汛道路建設等內容。2012年11月主體工程開工,2015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2016年9月工程全面完工。黃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的建成,完善了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進一步提高了黃河下游防洪能力。
王莊險工改建:邊坡穩(wěn)定槽及鋪好的土工布
位于利津黃河的王莊險工改建加固工程是黃河下游“十三五”防洪工程山東段其中之一。該工程共包含6道壩,具體改建壩號為60#~65#壩。其中61#壩為跺,63#、65#為短丁壩,60#、62#為護岸,64#為土壩襠,石方1.2萬m³。目前該工程主體部分已經完工。
王莊險工改建:鋪設鉛絲籠,給石頭安一個家
來源:中國水利網
全國服務熱線
0745-2720623
掃碼關注我們